摘要:(美女小编微信:gangu66) 甘谷民俗趣谈十大怪之七“羊皮穿在外” 冀城浪客 天气寒冷,出门穿一件羊皮袄御寒,这对经常在野外流动生活的人再正常不过了。对于经常在野外劳动的人来说,穿一件老羊皮袄是最实在的了。九十年代以前,在老交警队到火箭...
(美女小编微信:gangu66)
甘谷民俗趣谈十大怪之七“羊皮穿在外”
冀城浪客
天气寒冷,出门穿一件羊皮袄御寒,这对经常在野外流动生活的人再正常不过了。对于经常在野外劳动的人来说,穿一件老羊皮袄是最实在的了。九十年代以前,在老交警队到火箭营的这一段路边上,几乎天天都有晾晒、敲打羊皮的,把准备要熟的羊皮(就是把贴肉的那一面,清理掉油腻,整理干净),皮张上或者沾满芒硝(面粉)的羊皮,或在地面摔打,或把羊皮搭在系在树上的绳子上,用棍子用力敲打羊皮上的残留物,常常地面上白茫茫的一层,就好像下过的雪一样。农贸市场的各种皮货生意,零售批发在当时也是很不错的。
羊皮袄如果细分种类还是较多的,二毛皮、沙毛皮、山羊皮、老羊皮等等,还有马甲、长皮衣、短皮衣、挂面子的,不挂面子的......当然,这和现如今人们讲究美观,去掉羊毛的皮衣、马甲是两个概念,不是一回事。
羊羔皮也称滩二毛皮,在滩羊羔生下45天左右宰杀剥取的羊皮。底绒少,绒根清楚、不粘连、毛绺清晰,具有波浪形花弯俗称“九道弯”,毛长柔软、灵活、光润、毛色多为纯白,也有少数为纯黑。而滩羊羔生下30天左右宰杀剥取的皮,毛绒细柔,花弯一般5至7个,外观与滩羊皮相似,但毛较短,较软,皮板较轻薄。主要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、盐池、中卫等地,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一带,甘肃靖远,陕西省定边等地也有生产。这些消费需求,就是产生羊羔皮衣和吃羊羔肉的原因。由于地缘经济的原因,靖远的二毛皮衣在七、八十年代以前非常流行时尚,靖远的羊羔肉也是出了名的美食。第一次吃羊羔肉,就感到鲜嫩味美可口,但是,总觉得太残忍,毕竟一只裸肉的羊羔总体重量才十斤左右。
羊羔皮(二毛子)皮衣,除了保暖、美观之外,其另外一个价值,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“显摆、耍人”。因为,它的市场价值一直较高,类似于现在的高消费,如果没有实用价值,普通人一般家庭是绝对不会花大价钱买的。试想,一年只穿四个月,而且还不是天天穿,并且很难伺候夏天要嗮,弄不好还会生虫,所以,多数普通家庭不关心也不具有。
而老羊皮袄就不一样了,它是大众化的低廉物质,如果确实需要,普通人家也是能买得起,至于挂不挂面子,可根据自己的需要、经济能力决定。一般有职业爱美的人都会挂上面子,而像赶马车、放羊、看守值班的人,为了节省开支都不挂面子,再说了从事的活动、环境即使挂了面子也是一种浪费。挂一件皮大衣的面子,材料钱、手工钱、扣子(水牛角的)、绒领子这些30到50块钱,谁不上心一下,合不合算?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。
所以,人们常见的所谓羊皮袄,大多都是不挂面子的,这就是“羊皮穿在外”、“翻穿羊皮”的普遍景观,羊毛贴身就是为了防潮保暖,而羊皮在外面就是随处可以躺下,并且比棉衣暖和结实耐穿。出门在外既可以当铺的用,也可以当盖的用,既方便又实用御寒隔湿。
羊倌出外放羊,其实就是流浪生活,跨乡越县一走就是几个月或者半年,就像放蜂人似的。而没有老羊皮袄的人,就是带一块羊毛毡,晚上睡觉时铺在地上,刮风下雨冷了就裹在身上。还有的人戴一顶毡帽,穿一双羊毛毡窝窝鞋,走南闯北,到处漂泊。
临行前背上干粮(烙馍馍)、炒面(熟面粉),一根牧羊鞭,前面是“Y”字形的树棍,两叉上勾出沟槽绑上绳子不会脱落,在叉的位置上是一块三角形的猪皮或者牛皮,夹上一块石头拉紧鞭绳握紧鞭杆,然后用力甩开的同时放开绳子,石头可以飞出去很远,用来围堵驱赶走远和落后的羊,省得多跑路。条件好的人搞到一只草绿色军用水壶,上面印着一个红五角星,在同行的圈子里可以炫耀,没有水壶的人就用猪尿泡(方言)猪膀胱装水。在不同的地段,会有天然羊圈,都是牧羊人们热心垒建的,当然也是公益性的,晚上牧羊人就会在这里休息躲风避雨。大多羊倌都带有护羊狗,走到偏僻地带或者晚上,会有狼来袭击羊群,护羊狗和羊倌一起赶走恶狼。
生活的细节有时候真得很无奈,理想之所以那样如醉如仙,是因为处在一种幻想的意境里。走在平坦的路上觉得很轻松,并不是自己多么伟大,那是因为踏在了别人已经修好的路上。之所以会飘飘然、对生活没感觉,是因为还没有置身于其中,未曾体味到路程的艰辛。真正艰难的是当下还看不清前面的路,而且要走的是自己还没有走过的路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作者简介:
冀城浪客,甘谷在线副主编,潜心研究甘谷民俗文化,文字通俗易懂,深受大家的喜爱。